王文倫醫師: 胃食道逆流最需在意的兩件事~(1)有沒有巴瑞氏食道 WFU

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

胃食道逆流最需在意的兩件事~(1)有沒有巴瑞氏食道


作者:王文倫




長期胃食道逆流患者越來越多,但很多人都直接看廣告買藥吃,雖然火燒心、胸痛等症狀可能因為服用制酸劑而改善,但提醒胃食道逆流患者,其實特別需要在意以下「兩件事」

(1)有沒有食道癌、巴瑞氏食道。

(2)胃食道逆流要怎麼樣才能斷根!


今天一個三十多歲的黃小姐,遇到相同的問題,平時經常有火燒心、喉嚨異物感,斷斷續續已約兩年多,平時都在藥局買胃藥吃,但在一次公司排的體檢中,胃鏡檢查發現有巴瑞氏食道,之後轉介到我的門診。 究竟什麼是「巴瑞氏食道』,它和食道癌有什麼關係呢?



王醫師:巴瑞氏食道(Barrett's Esophagus)是因為長期的胃酸逆流到食道,導致食道的表皮,從原本的鱗狀上皮,轉變成柱狀上皮,在這胃酸刺激轉變的過程當中,就會有癌化的風險產生!在胃鏡檢查的時候,看起來就像一條或片橘紅色舌狀區域(如上圖),從胃食道交界處往上方延伸。

所以巴瑞氏食道是食道癌的癌前病變,根據歐美的統計發現,患者每年有高達「0.3%」會進展成食道癌,所以癌化的風險算是非常的高,需要特別注意。


黃小姐:(聽了後臉色大變)那我會不會得食道癌啊?

王醫師:(看了一下黃小姐的胃鏡影像和切片報告),別擔心,您的巴瑞氏食道只有兩公分長,且切片雖有腸粘膜化生(Intestinal metaplasia),但沒有細胞異形增生(Dysplasia),所以癌化風險很低。


黃小姐:真的沒關係嗎?

王醫師:對的,因為巴瑞氏食道只需注意兩大重點(1)長度是否超過三公分長,若是,則屬於長型的巴瑞氏食道,癌化的風險較高(每年0.9%癌化);(2)切片檢查是否有細胞異形增生(Dysplasia),若有,則癌化風險高(每年0.5%-20%以上癌化)。你兩項都沒有,所以可以放心。 但仍需要定期胃鏡追蹤。

而且雖然這些歐美的數據顯示癌化風險很驚人,但其實對於亞洲人種,癌化的風險似乎不太高,根據義大醫院過去長期追蹤800多位巴瑞氏食道的患者,當中只有兩位演變成食道癌,因為台灣人的巴瑞氏食道9成都是短型,癌化風險較低,且若有定期追蹤,這些癌被發現的時候,都算是很早期的(0期、1期),可以用胃鏡把它切除,不需要開大刀。但是仍要提醒,雖然台灣人巴瑞氏食道的癌化風險低,但是仍有可能會發生!


黃小姐:吃藥會消掉嗎?

王醫師:因爲食道表皮已經轉變成柱狀上皮,就像是已經變成腸子樣的表皮,變不回來也消不掉了,但吃藥可以減少胃酸進ㄧ步刺激,預期不太會再惡化或變長,也可以降低癌化的風險。


黃小姐:那要不要開刀啊?要怎麼治療?超害怕的!

王醫師:目前國際醫療準則建議,切片的結果決定要不要進一步內視鏡治療!對於巴瑞氏食道患者,若切片檢查有發現細胞異形增生(Dysplasia),不論是低度(Low-grade)或高度(high-grade)的異形增生(Dysplasia),才需要進一步內視鏡電燒治療。你的切片報告因為「沒有細胞異形增生」,而只有腸粘膜化生(Intestinal metaplasia),這是巴瑞氏食道都會出現的,所以國際治療準則建議你只要胃鏡定期追蹤就好,每3-5年追蹤一次胃鏡,配合飲食、作息來減少胃酸逆流即可。您若仍然很擔心,也可以1年後再追蹤一次胃鏡檢查。但是倘若你未來的切片「有出現異形增生」,也不用太害怕,可以考慮內視鏡射頻消融術(RFA)的治療,將病變去除。


黃小姐:什麼是內視鏡射頻消融術(RFA)?

王醫師:內視鏡射頻消融術,是在靜脈麻醉下,醫師用胃鏡,將一個特製的電燒晶片,放置在巴瑞氏食道的病變上,加以通電、擊發晶片電擊,就可以產生高溫,把整個表皮像燙傷一樣,燙傷之後,再利用胃鏡,把燒焦的巴瑞氏食道病變完整的刮除掉,治療過程因為在麻醉下,所以不會疼痛,治療後隔天即可正常進食,胸口略有灼熱感,但均可忍受,1個月之後,食道的表皮就會新長出正常的表皮,將巴瑞根除可以有效減低食道的風險,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。這項技術,義大醫院自從2010年就開始發展,有非常豐富的治療經驗,一般住院共三天,出院即可正常工作。



黃小姐:內視鏡射頻消融術(RFA)需要自費?

王醫師:目前台灣健保已有給付:「巴瑞氏食道合併細胞異形增生的患者」,接受RFA的治療。


黃小姐:好的,那我放心了,先聽醫師的話,定期服藥(制酸劑,PPI),我也要開始戒掉我最愛的甜食了,一年後再來給你做胃鏡。


義大醫療胃食道逆流中心(Line)

王文倫主任  門診線上掛號